古人解衣带结之神器 “玉觽”(xi)
张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觽
商周时期的玉觽都较为罕见,造型和雕刻相对简单,到春秋战国时期,玉觽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,觽身的雕刻技法和纹饰十分丰富,有龙、虎、兽、鸟等动物形象。而且由于带钩这种更为方便束系和松解的腰带扣出现和广泛,古人不再需要将腰带打成死结,玉觽失去了其实用意义,完全成为象征身份和聪慧的装饰品。
玉觽的发展逐渐成熟,形成几种主要的造型。最为经典的当数龙形玉觽。龙形玉觽是数量最多、起源最早,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造型,尤其是西汉以前,玉觽大部分都是以龙为造型。粗阔的一端雕刻为龙头,龙尾则作为尖细一端,造型自然和谐,龙和觽结为一体。
战国龙形玉觽
此外还有凤鸟形玉觽,西汉后期的玉觽出现这种造型,以凤鸟头为粗阔一端,通体流畅,至尾部雕成细长状作尖细端,造型柔和优美,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凤鸟形玉觽:
大葆台2号墓的凤形玉觽
除了龙形和凤鸟形这两种比较典型的造型外,也有一些玉觽造型简单,有的雕成兽头形,如蟠螭纹;有的觽身通体雕刻卷云纹,此类玉觽大多年代较早。
春秋卷云纹玉觽
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玉觽十分丰富,高规格的王室墓葬以及诸侯王墓多出现玉觽随葬,而且玉觽的形制、纹饰、工艺都超过前代,向复杂化、多样化发展。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觽有四件,均体现西汉前中期的风格,为龙形玉觽,其中两件出土于墓主人的玉衣手套一端,作为葬玉中的玉握。从其形制判断,这两件玉觽原来也应该是佩饰物:
另外两件玉觽为形制相同的一对,均透雕为龙形,出土于南越王部夫人的组玉佩最下端:
南越王墓“部夫人”组玉佩,下组为一双玉觽
西汉时期,玉觽出现于组玉佩中情况不多,在徐州骆驼山汉墓也发现了一组编排类似的组玉佩:
徐州骆驼山东29号墓出土的组玉佩,下组为一双玉觽
玉觽和玉冲牙
与玉觽十分相似甚至难以区分的是玉冲牙。“冲”指的是碰撞、冲撞,“牙”指的是形状如兽牙。冲牙是古代组玉佩的主要配件之一,一般在组玉佩最下端或者中部,动辄相互碰撞,因此得名冲牙。但西汉时期,组玉佩形制已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并逐渐消亡,冲牙甚少出现在组玉佩之中,渐渐从组玉佩中分离出来,形制和功能也发现变化。
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冲牙
关于玉觽和玉冲牙,你能马上区分它们吗?
温馨说明: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见谅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