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彪:香港功夫片跟头王,摔摔打打熬出传奇多面手

到了1978年,洪金宝拍《肥龙过江》,终于给了元彪一个有台词的角色。虽然只是个被主角打的小喽啰,但他在巷战中的“猴拳”发挥得淋漓尽致,让洪金宝连连称赞:“这小子天生就该当演员!”接着,《杂家小子》让他挑起了大梁,片尾他在竹梯上的对打场景,边翻跟头边说俏皮话,成了香港影史上首个把“功夫”和“喜剧”结合的经典镜头。

从此,元彪在功夫片中的地位逐渐稳固,他继续与洪金宝、成龙等人合作拍片,在《败家仔》中的高桌侧翻镜头,他足足实拍了二十多次,膝盖磕青了,最终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,年仅24岁。

80年代对元彪来说是“怒放十年”。1984年,他与成龙、洪金宝一起在西班牙拍《快餐车》,他们在溜冰场拍“送饭戏”,两人穿着溜冰鞋端盘子对打,摔了三十多次,膝盖都磨得流血,硬是把这一“狼狈”场面拍成了喜剧经典。那时候,他们三个被誉为“嘉禾三宝”,电影《A计划》、《福星高照》和《夏日福星》场场爆满,元彪在片中不仅耍双截棍,还能抛媚眼,将硬功夫演得既硬朗又生动。

然而,元彪的狠劲甚至对自己也不手软。在拍《富贵列车》时,他设计了从三楼翻身跳下的动作,尽管大家都劝他用替身,他却坚定地说:“咱们武行就得讲真章!”他毫不犹豫地跳下去,虽然腰椎受伤,却坚强忍住了痛,毫不言痛。在拍《孔雀王子》时,他的脚腕肿得厉害,拄着拐杖仍然坚持到日本外景地,除了演主角,还帮导演蓝乃才监督现场,担任“临时执行导演”。

在那段时间里,元彪已经是香港第二位拿到百万片酬的演员,他在日本的知名度极高,甚至唱片销量也创下纪录。走在街上,粉丝们常常围得水泄不通,但他却始终保持谦逊,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“耍把式的”,只要观众喜欢,他就会继续做好。

90年代,香港电影遇冷,元彪并不甘心只依赖“功夫老本”,于是1992年他自导自演了《西藏小子》。为了拍摄雪山戏,他带着剧组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坚持了三个月,不仅要演“转世灵童”,还要设计“藏式功夫”,瘦得不成样子,虽然影片上映后反响平平,但他并未气馁。随即,他为《新龙门客栈》担任动作指导,与程小东一起设计刀客对砍的动作,最终为这部电影赢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武功指导奖。他深知,功夫片需要变化,但“真打真摔”的底蕴不能丢。

事业的巅峰时期,家庭却成了他的软肋。1982年拍《提防小手》时,他认识了圈外女友彭秀霞,女方抱怨他拍戏太拼命,元彪便天天带夜宵去剧组讨好她。1994年,女儿出生后,元彪移民加拿大,在温哥华开了家小餐馆,每天亲自剁饺子、擦桌子。有一次,当地华人举办庆典,要求他表演“空翻”,他竟穿着围裙在餐厅里翻了三个跟头,把外国观众逗得哈哈大笑。那段时间他过得安稳踏实,但心里总惦记着电影,经常跟妻子念叨:“这身功夫不拍戏真可惜。”

2004年,内地影视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,50岁的元彪穿上唐装回到了祖国。在拍《少林寺传奇2》时,他坚持不用替身,和年轻演员对打时,手背被刀划破,简单包扎后继续拍摄,还开玩笑说:“咱当年拍《败家仔》时,洪金宝把我从二楼踹下来,那才叫疼。”后来,他的脸上少了一颗长了三十年的黑痣,原来那颗痣变大,医生提醒有恶变风险,他当场让护士在化妆间切除,疼得他直抽气,但仍不忘开玩笑:“这下子镜头怼脸也不怕了。”

如今,元彪已很少出现在荧幕前,但他的传奇依旧流传。曾经,他教过吴京翻跟头,和甄子丹讨论过“现代功夫片的节奏”,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武师笔记赠送给香港电影学院的学生。某次采访时,他摸着自己膝盖上的旧伤,感慨道:“现在特效做得多好,但我们那代人拍的是‘真功夫’——摔出来的疼,流出来的汗,都是实实在在的。”

从龙虎武师到功夫巨星,从银幕上的“跟头王”到幕后全能手,元彪的故事就是香港功夫片的活字典。或许他没有成龙那样的国际化形象,也没有李连杰那种宗师风范,但他凭借一股执着的“轴劲”把“武行”二字刻入了电影史。那些摔过的跤、流过的血,和银幕上永不褪色的轻盈跟头,永远属于他——元彪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预选赛中国_1994年世界杯冠军是谁 - nywk120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
Top